鼻炎是指鼻腔黏膜的炎性病变,分为急性,慢性和过敏性几种。急性鼻炎是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,慢性鼻炎包括单纯性鼻炎、肥厚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,为鼻黏膜和黏膜下的慢性炎性疾病,可由急性鼻炎日久不愈迁延而来,或由灰尘和化学物质长期刺激而致。中医学的“鼻窒”、“鼻稿”与慢性鼻炎相似。
【临床表现】
以鼻塞、流涕、喷嚏、嗅觉失灵为主要症状。可伴消化系统症状,或高热、惊厥等。流脓涕或涕少而鼻塞重,嗅觉明显减退,鼻痒等。
【病因病机】
急性鼻炎多因感冒、伤风、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。慢性则可因肺气不宣或肺失清肃、邪毒上聚鼻窍而发。过敏性鼻炎则是通过花粉、灰尘或化学物质刺激鼻黏膜形成变态反应,造成鼻炎。
【诊断】
起病急有伤风、感冒症状,鼻塞、流涕、呼吸不畅,张口吸气,伴高热可诊断为急性鼻炎。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,昼轻夜重,多涕,黏液性,间或伴有少量黏脓性涕,可诊断为慢性鼻炎。若鼻塞呈持续性,涕少,为黏脓性,不易排出,伴头胀痛、精神不振,记忆力减退,或伴有邻近器官(鼻窦、咽、喉、中耳)受累症状,嗅觉明显减退,鼻外观两翼上部显青蓝色为慢性肥厚性鼻炎。萎缩性鼻炎除鼻塞外,常伴鼻、咽干燥、鼻出血、嗅觉障碍、鼻臭等。过敏性鼻炎呈发作性鼻痒,流清涕,打喷嚏,可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史。
鼻腔及鼻黏膜检查、鼻分泌物涂片等检查可明确分型分类诊断。
【辨症】
风邪袭表,气滞血瘀,气虚伤肺。
【治疗】
1.治则:疏风解表,宣通鼻窍,行气活血,化瘀通窍,益气补肺。
2.基本操作及处方
(1)急性鼻炎
a.列缺、风池点刺;
b.太阳穴、大椎刮法;
c.肺经臂段刮法;
d.合谷点压。
(2)慢性单纯性鼻炎
a.迎香、鼻通、膈俞、通天点刺;
b.中府、云门点压;
c.印堂及双眉攒竹至丝竹空刮法;
d.百会、四神聪、风池守法。
(3)慢性肥厚性鼻炎
a.全头部刮法;
b.肩井、臂臑拍法;
c.迎香、太阳穴、四白点压;
d.手太阴经上肢段砭震振法。
(4)萎缩性鼻炎
a.迎香、鼻通、印堂、合谷点刺;
b.背部足太阳经刮法;
c.中脘守法;
d.足三里、风市、伏兔点压;
e.尺泽、曲泽拍法。
(5)过敏性鼻炎
a.风池、风府、完骨、头临泣点压;
b.肺俞至脾俞连线划法;
c.命门、肾俞、八髎熨法;
d.足三阴经下肢段砭震振法。
3.加减
头痛甚者参照有关章节。
4.方义
(1)急性鼻炎多由外感风寒、外感风热引起。起病急,病程短,因此以宣肺散寒发表为主要治疗手法。列缺、风池可发表散寒、疏风宣肺;太阳穴、大椎清风热以散表;上臂肺经主治外感,用刮法较迅速,疏通肺经鼻窍醒;合谷是手阳明经原穴,善治头面诸疾。
(2)慢性单纯性鼻炎多由急性迁延或肺失和降致病。迎香、鼻通、印堂、攒竹等穴在鼻附近,近取通鼻窍;膈俞、通天活血通窍;云门、中府为肺经胸部穴位,既补肺又宣肺;百会、四神聪、风池守以促头部血液循环,且百会通一身之阳。
(3)慢性肥厚性鼻炎大多病程已久,较难治愈。全头部刮法,手法强烈,加肩井、臂臑拍法,共同加强疏通血脉,振兴正气;肺经上肢段振法亦为通肺醒窍之举;迎香、太阳穴、四白点压以求恢复鼻部嗅觉,消除头胀感觉。
(4)萎缩性鼻炎常伴干燥、鼻臭。燥为阴虚,鼻臭为肺胃有火。因此用迎香、鼻通,印堂、合谷。迎香为手阳明经终止穴,位于鼻旁,通利鼻窍,治一切鼻病;鼻通位于鼻根,印堂位于鼻上,均为治疗鼻炎之要穴,合谷治头面诸疾。膀胱经背段刮法能疏通阳气,营养宗气,又通过头部到达面部器官;中脘可以和胃降火;足三里、风市、伏兔虽在腿部,但可降胆、胃二阳经虚火,引火下行,达到鼻窍疏通目的。尺泽、曲泽为手二阴经之要穴,拍法能够促进肺与心包经的血行疏畅。以上配伍共同达到脏腑、气血、阴阳调和,以全面治疗本症。
(5)过敏性鼻炎多由特异性致敏原引起,故用肺俞、脾俞段以通阳气;命门、八髎补肾阳;下肢足三阴经滋补肝、脾、肾三经,共同调和阴阳,增强自身抗病能力
【医案举例】
廖先生48岁公司经理2000年6月
鼻塞头痛,时流涕,涕脓稠,有臭味。头晕,记忆力减退。纳食亢进,每日食量为常人3~5倍,饥饿异常,体瘦,大便干结,数日不行。舌红无苔,脉洪大。
诊断:鼻渊。
辨证:胃火亢盛、肺气不宣。
立法:清肺胃之火、消鼻窍之浊。
砭术治疗:印堂、迎香、四白、承浆、天突、上星点刺;足阳明经筋下肢段、手太阴经筋上肢段拨筋法。背部肺俞、胃俞、胆俞先点压后刮法。百会刮法。每次30分钟,每周2次。治疗3次后大量排便,色黑,有黏液呈网状。头痛头晕止,又大量流涕,清稀,时有果冻样物排出。遂鼻窍通畅,神清气爽;食量减为与正常人无异。治疗8次,后改为百会、膻中守法,每日大于4小时,鼻渊消失,该症愈。
|